作者: 李若生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0-08-05 10:15
“在俺村牡丹种植基地除草干活儿,一天收入60元,一年能干300天,加上每年的土地租金1400元,去年我挣了近2万元。”7月25日,在牡丹区黄堽镇邓庙村牡丹芍药切花基地干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马爱平笑意盈盈。在她眼里,幸福其实很简单,每天能有活儿干,一天能赚60元,就算很幸福的事儿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更关键的是看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黄堽镇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培育牡丹种植合作社,把牡丹产业作为农业特色支柱产业,牡丹种植面积达3.7万亩,形成了以种苗培育、盆栽牡丹、催花牡丹、切花芍药、牡丹籽油、乡村旅游为主打产品的美丽产业,生机盎然的“花样大棚”里就是牡丹小镇贫困乡亲奔小康的依仗。
“牡丹就是我们的致富花,村里的贫困户都靠种这个脱了贫。”在黄堽镇刘集村观赏牡丹种植基地,种植大户王力存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着管理这些还带着露珠的娇气宝贝。九年时间,王力存的种植规模从100亩发展到1000亩,不仅种植了观赏牡丹,还种植了切花芍药和经济苗木,一年能卖30万株牡丹苗,年收入近百万元,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还带动了50多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在黄堽镇,像王力存一样因为种植牡丹发家致富、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领头雁还有许多。在李厢文村,催花牡丹种植大户陈建德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种植反季节催花牡丹,使“花随人意应时开”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也给贫困户提供了持续造血功能,乡亲们对致富奔小康充满信心。
“脱贫致富奔小康,产业发展是支撑,而龙头企业是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黄堽镇党委书记张海昌表示,为了破解发展难题,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引进国际国花博览园项目,该项目分为产品交易区、国花文化展览展示区、商务接待区三个功能区。目前,国花交易中心单体项目和水系景观工程正在建设。
一朵牡丹花,富了一方百姓。一代代牡丹花农持续奋斗的成果,不仅吸引了冠宇牡丹园、花乡芍药园、国花牡丹园、菏泽牡丹出口基地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黄堽镇,更让花农与美丽漂亮的牡丹花有了更深的牵念。记者 李若生